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概况 -> 十五周年校庆 -> 正文

我的锦城岁月

发布日期:2020-05-07   来源:通识教育学院   点击量:

舒丽苹

2006年的夏天,27岁的我刚刚毕业,就来到了建校仅一年的锦城学院。2020年的五月,国内新冠疫情趋于平稳,但各大高校仍未开始校内授课,41岁的我每天在家,通过网络平台给锦城学院身处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上直播课。在锦城学院工作的十四年里,我一直与学校风雨同行,共同成长。

刚刚走上教学岗位时,一切都是陌生的,很多事物需要我去适应。除了教学业务本身,像我这样的应届毕业生还会面临角色转换的问题。我性格内向,回想起来,我在角色转换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在工作的头两年里,学生不止一次投诉我的各种教学问题,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由于我性格内向、又缺乏教学经验、不善与人沟通造成的。好在我遇到了经验丰富又超级善解人意的向晓华教授。向老师一直是我的直接领导,每次有学生投诉我时,她都会巧妙地向我转达,避免令我太尴尬,并耐心指导我,帮助我慢慢积累经验,逐渐建立起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自信。我要衷心感谢我的良师益友,向晓华教授。

为了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尽可能地抽出课余时间去旁听有经验的老教师上课。后来,自己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没有时间进行旁听时,我就购买了一支录音笔,将自己平时上课的内容记录下来,通过回放录音的方式审视自己的授课过程,努力去发现一些平时觉察不到的问题或毛病,并有意识地去改进。在此过程中,我先后三次获得锦城学院夫子育人奖三等奖。

随着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2012年,教育界掀起了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热潮。锦城学院也鼓励教师积极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017年,我和几位同事合作,创作了系列微课《生活英语》,共25个视频。期间,我经历了许多迷茫和困惑,也收获了个人的进步与成长,并发现了自己有待学习和改进的方面。也正是在这股微课录制热潮中,我发现了网上很多优秀的、可供我个人学习和提升的课程资源。于是我先后报名加入了《信息化教学能力之五项修炼》、《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课堂问答的智慧与艺术》、《质性研究方法》等在线课程,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能力。

从最初的教学菜鸟,到如今成为领导心目中让人放心的“老”教师,我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尽管过程坎坷、漫长。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科研永远是我们又爱又恨的对象,而我也必须从零开始,艰难起步。从最初的在普通刊物上发表练笔的小文章,到逐步尝试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慢慢积累,逐渐提高;除了科研论文的发表,我也尝试了一些翻译任务,从最初与人合译一本著作,到后来独立翻译一部部完整的著作,其中的艰辛我已渐渐适应。而学校对我们青年教师的点滴进步都看在眼里,并及时予以肯定和奖励,让我们更加有底气和勇气继续前进。

2015年,我凭借两篇核心期刊和一本合译著作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副高职称的评审;2017年8月、2019年7月、2020年1月,我独立完成的译著《球王梅西》、《登月》、《恒星的故事》等先后出版。

2020年5月,时值锦城学院建校15周年,我愿与全体锦城同仁分享我的成长历程;我也要感谢学校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宽容、帮助、支持和鼓励,是你为我提供了锻炼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让我的锦城岁月无比精彩;我也愿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书写今后的锦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