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概况 -> 十五周年校庆 -> 正文

我与锦城的青春时光

发布日期:2020-05-07   来源:通识教育学院   点击量:

通识教育学院大外部张媛军

与锦城相遇,是在十二年前的一个午后。刚参加完学校面试的我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刹那,感觉头顶的阳光特别灿烂。缘分就是如此奇妙,在这以后的珍贵青春岁月,我和锦城共同走过。

还记得刚搬进学校教师宿舍的那一天,看着自己亲手布置的房间,想象着即将走上的大学讲台,心中的激动和兴奋之情无法用言语描述。

还记得来到锦城遇到的第一批学生,来自07级电子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于是中途接手的大二班级,对学生情况不够了解,加上初来乍到的信心爆棚和年轻气盛,很快就在这样一群同样青春又很有想法的90后前拜下阵来。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没有什么比自己的课不被学生接受更能打击一位年轻教师的自信心了。那段时间不知偷偷抹过多少次眼泪,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和不服输的个性让我从未想过放弃。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我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阅读各种教学相关书籍,虚心向前辈和老教师们学习,观摩她们的课堂,钻研教材、教法;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拉近和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我渐渐的明白,课堂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因此课堂中形成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课堂氛围对语言教学的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动机才有助于学生去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除了自己的努力,也很庆幸在锦城遇到了优秀的领导和同事。通识教育学院的向晓华院长是我一辈子的人生导师,外国语学院的副院长易兰老师则是我到锦城后的第一位教学导师。在她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从一名青椒迅速的成长为部门的教学骨干,教学效果突出,学生评价优秀。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告诉我: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当代优秀教师的必备品格,缺一不可。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在站稳讲台后,我的下一个目标便是科研,因为搞科研也是教师自我更新知识的过程。如果只是做一名“教书匠”,课讲的再好也是传授别人的知识,只有自己做研究,才能领悟知识的产生和更新的真谛。因此我开始试着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想法写进科研论文,在撰写科研论文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逻辑。课堂是老师的战场,也是科研的阵地。俗话说,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步,另一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又反过来促使教师继续学习,或转化为新的科研课题,不断创新。自到锦城以来,我共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持及参与完成市厅级项目6项,参编教材5部,并在2016年底成功申评省级副教授。八年时光,锦城见证了我的成长。

一同见证的,还有我可爱的学生们。真情付出,必有回报。学生们的支持与鼓励是我前行路上永远的动力。还记得08级人力资源管理的同学们为我录制的生日祝福视频,他们走在犀浦的大街小巷,邀请路人对着镜头真诚的祝愿:“张老师,生日快乐”;09级财会系的同学们在课堂上为我准备的惊喜生日蛋糕;10级建筑学的同学们送给我的毕业礼物------自制建筑模型;11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们集体为我绘制的圣诞贺卡;12级财会系的同学们为我准备的结婚礼物......过去的一切,此刻仿佛历历在目。如今的他们,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建筑师、银行工作人员、公务员、摄影师等等。无论从事哪种行业,他们都在踏踏实实的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也定会将锦城人“止于至善”的精神发扬光大。

2020年,锦城即将迎来自己的15华诞,而我也将进入和锦城的第二纪时光。我以深深的敬意回顾过往,简陋的办公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行政大楼壮观、敞亮;低矮凹陷的操场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气派的多功能运动场。这里的老师们共同奋进,这里的学子们自强不息、迎风起航。展望未来,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但锦城人必定会携手同行,不惧风雨,共创辉煌!

我的青春在锦城,我的未来也在锦城,美丽的学校,让我与您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