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概况 -> 思政人文教育中心 -> 教研活动 -> 正文

政治教研室13-14年第二学期第七次教研室活动简报

发布日期:2014-05-08   来源:基础部   点击量:

2014年5月6日14:30-16:45,通识教育中心政治教研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七次部门例会。本次会议主要议题为对本院思政课程的期中教学检查情况总结,教师在教学内容、结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学院通识教育中心部长王国敏教授出席本次例会并指导工作。

王国敏部长首先就思政课程的教学情况和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在座各位教师的教学工作予以积极肯定。同时,王部长要求各位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五·四”讲话的精神,认真领会核心价值观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使之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基本遵循,并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三方面内容贯穿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三门课程的教学中。思政课程的教师应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养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体会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在科研工作方面,王部长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省市级相关课题,推进政治教研室科研水平建设。

随后,吕羚老师主持例会,由各任课教师对《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相关专题进行解读。吕羚老师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阐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形成的两股社会力量,即沉沦的力量与抗争的力量。上述两种力量的碰撞形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此外,吕羚老师从内外因素层面分析了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深层原因,由此展开了对“李约瑟之谜”的探讨。其余与会教师也积极参与讨论,政治教研室主任张志老师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在工业文明盛行的今天,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其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教导学生树立对于本国文明的信心、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理念的认同,主张对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视角应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中去解读,从而规避中国在工业文明高速发展中,陷入一个过度物质化而在精神上迷失了方向的社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国未来在国际社会生存的文化根基。

最后,会议布置了本学期后半段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内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