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概况 -> 十五周年校庆 -> 正文

我与锦城共成长-潘志翔

发布日期:2010-05-07   来源:基础部   点击量:

我与锦城同成长

2010年的春天来的比较晚,四月才响起第一声春雷。淅淅沥沥的春雨温柔地拂遍锦城学院的每一个角落,润泽着花木,也润泽着学院每个人阴霾了整个冬天久未放晴的心灵。

站在教研室门外转头眺望,忠孝大楼两个尖尖的堡顶静静地立在湛蓝如洗的半空。暮鼓晨钟,清晨和傍晚回荡在教学楼之间的悠扬浑厚的钟声,或提醒人们忙碌的一天即将开始,或是为充实的一天划上句号。想来这已是我来到锦城学院的第四个年头,锦城学院一点一滴的成长,伴随着我自己的足迹,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宝贵经历。

我亲眼目睹了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拔地而起,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塔、尖形的拱门、修长的立柱,无不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锦城花园里高大的香樟,珍贵的人面竹及至低矮的灌木从,木槿,草坪,虽非花团锦簇,却与幽深的碎石小径相得益彰。

学院随处可见的一种类似苜蓿的镶着白边的三叶草,年复一年蓬蓬勃勃地张扬着,最初泥泞的路早已被整洁宽敞的混凝土大道所代替。道旁的白杨和榕树,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成行,成列,成片,成林,挺拔而遒劲,似是守卫锦城的忠诚卫士。B栋自行车棚上的一树蔷薇,竟是摆脱了“无力蔷薇卧晓枝”的形态,大红的花朵争相怒放,有的枝条更是垂下了天棚外,满枝蔷薇热热闹闹地拥挤着,走过旁边似乎都能听到它们的细语和欢笑。

爱心湖畔依依的杨柳,在和煦的阳光下,吐出了嫩绿的芽儿来,那样的迸发着生命力的绿色,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一丝振奋。走在其中,蜿蜒的小径,随风拂面的柳絮,自成一派的小小丘壑,湖中悠闲摆尾的锦鲤,连同泛着涟漪的湖面上倒映着的慵懒的云朵,凝结成一种令人心平气和的力量。孔子的铜像背对着湖水,掩映在竹园旁,绿树中,微风起,竹叶刷刷的呢喃,所谓“何必用丝竹,山水有清音”,也许就是这种境界。而每天清晨,湖边必响起朗朗书声,更为这小小的爱心湖平添了几分书卷气息。

杏岛的木芙蓉才开了花,粉的,白的,大团大团犹如纸制。在这里,清水河河水浸润着两岸的土地,也见证了它们从贫瘠荒芜到生机盎然的转变。两年前,07级的锦城学子们积极响应学院“三练三创”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改造这片遍布石子的土地,骄阳下,风雨中,泥浆里,一畦畦土地被分划出来,一条条田间小路被铺作而成,一根根引水渠管被敷设埋深。欢声笑语连同汗水和泪水根植于土壤中,化作最原始的养料,只有金秋时节满满的收获是最好的慰藉。长势喜人的胡萝卜秧,御风成浪的黄灿灿的油菜花,蝶儿般翩然起舞的豌豆苗,以及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学生们的身影,构成了锦城学院独有的一线风景。清水河的另一岸,青年公园仍在建设中。植树节时学生们自发种植的山茶为它增色不少,相信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象征,青年公园后期建设一定令人期待。

春暖锦城,历经五载长成的竹木,悄然披上了绿茸茸的外衣。比它们更有生机的是一群群身着橄榄绿的09级的孩子们,在教官们的带领下,一天天的变得有凝聚力了。齐步走,正步走,向右看齐,稍息,立正,跨列,一声声由清脆到嘶哑的口令,在记忆中氤氲开来。一批又一批的新生,每年在操场上接受军训的洗礼。从一个塑胶操场,到看台的建成,以及现在新塑胶操场的投入使用,场地条件越来也好,但学生们接受磨练的精神,却一点没有因此懈怠下来。这些军训的孩子们,是最富有张力和斗志的群体,是学院的精神力量。带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始终觉得他们是上进的,勤奋的,有拼劲的。锦城的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

如今的锦城依然在成长中,新一批的学生宿舍楼已破土动工,操场边机械工程系的实验室即将落成,与新校门遥相呼应的图书馆也进入装修阶段。亲眼目睹着一天天系统、完善的锦城学院,我心中感慨万千,不仅见证了她的成长,更为她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秉承着止于至善的校训和“奋斗十年,把我院办成中国知名、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独立学院”的战略规划,以及锦城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我没有理由不相信,锦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潘志翔

2010年4月